芦台经济开发区工业强企“1+1+N”实施方案

2023-04-10 00:00

为进一步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促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升我区工业在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按照《唐山市工业强企“1+1+N”实施方案》(唐政办字〔2023〕18号)要求,区管委会决定在全区开展工业强企“1+1+N”行动,即每1家规上制造业企业至少实施1个强链补链延链项目,从产业升级、开放合作、创新驱动、智能融合、绿色低碳、企业能级、质量安全、人才培养等N个维度全面提升,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深化全区总体工作布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实施“1+1+N”行动,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加快构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链群完整、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为加快实现“三个努力建成”“三个走在前列”目标贡献芦台力量。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全面覆盖,重点突破。对全区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面覆盖,以“3+2+N”产业链为重点,围绕传统产业优化提升和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强化创新链、健全产业链、提升价值链,通过示范引领、重点突破,带动工业企业综合素质整体跃升。

坚持创新驱动,高端转型。把科技创新作为企业转型的第一动力,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品牌创新,增强企业转型发展的核心动力,加快实施一批科技项目和一批技术改造项目,推动企业向产业高端转型。

坚持市县联动,精准施策。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企业主体作用,加强与市级相关单位沟通,确保各项市级惠企助企强企政策落实到位,分类指导企业从多维度提升。

坚持集约集聚,链式发展。按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要求,改造提升现有优势产业,引导重大项目向园区布局、优势产业向园区集中。按照建链、强链、补链、延链的思路,加强产业链精准招商,向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中高端迈进。

二、发展方向和目标

(一)重点发展方向

聚焦全区“3+2+N”现代化产业链条,以优质项目为载体,坚持调旧育新、内联外引、补短板、锻长板,系统推动产业基础能力提升和重点产业强链补链延链。

推动自行车零部件、现代家居、智能采暖设备三个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围绕生产车间、研发中心、产品展厅、规范化厂区四个方面提升企业生产经营水平,全面推进传统产业实施新一轮技术升级改造和标准化建设。重点推进自行车产业综合体建设,打造生产、服务、文旅、竞技为一体的完整的自行车产业发展格局。推动高端装备制造、装配式建筑两个新兴产业持续壮大,高端装备制造重点发展高精密、智能化;装配式建筑重点发展标准化、通用化、绿色化、低碳化。推进生产方式智能化、绿色化,加快关键环节数字化转型,统筹推进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二)主要目标

2023年,全区实施省市重点项目20个,完成投资27.1亿元以上;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0个;推进自行车、家具列入省级产业集群,营业收入增速达10%以上;引进和自主研发授权发明专利数增长15%,认定工业企业研发机构5个以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家,“专精特新”企业5家,企业上市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十四五”期间,每年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强链补链延链项目20项以上,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长6%以上。到2025年,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实现数量倍增,总数达到6家;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全区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0%,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年均增长10%以上;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年新增上云企业3家以上,绿色低碳新制造模式基本确立。

三、主要任务

(一)产业升级提速行动

1.加快推进产业改造升级。①以自行车、新型采暖设备、现代家居等传统产业为重点,大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延伸产业链条。按照省、市技术改造投资导向目录,抓好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建设,通过示范项目引领带动,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改造提升,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②围绕高端装备制造、装配式建筑等新兴产业领域,瞄准重点产业链高端突破和转型升级重大需求,滚动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推动重点产业加快向中高端迈进、产品向高附加值升级。[责任单位:发展和改革局]

2.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①按照“储备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的思路,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全市10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目录,每年完成投资3亿元以上。②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积极谋划储备一批牵动性强的大项目、好项目。③依托优势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打造一批技术含金量高、带动作用大、示范性强的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支持。[责任单位:发展和改革局]

3.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①实施“领跑者”企业培育计划,落实《唐山市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领跑者”企业培育工作方案》,实施产业提升、科技赋能、质量品牌提升等工程,推动“领跑者”企业发展壮大。②支持既有集群发展壮大,持续提升县域特色产业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推动县域特色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③强化集群挖掘培育,积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支持有比较优势、成长空间广阔的产业尽快上规模出效益。支持集群重点企业参加国内外展会、博览会和推选评比活动,提升品牌价值和市场美誉度。[责任单位:发展和改革局]

(二)开放合作提质行动

1.开展全球招商。①持续强化产业项目招商,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等我区重点产业发展方向,以延链、补链、强链、育链为导向,瞄准三类“500强”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和行业隐形冠军企业,锁定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港澳台地区以及外资溢出效应明显的长三角地区,着力重点产业行业配套企业、领军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和高质量制造业项目,形成项目集中、企业集聚、产业集群的格局。②大力开展配套服务招商,根据产业定位、资源禀赋和发展需要,以现代化、市场化、信息化、国际化为导向,整合优化空间载体,积极招引生产性、生活性现代服务业企业落户芦台、开展业务。③积极拓展引资渠道资源,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用好招商引资“四张图”,开展全员招商、全领域招商、全球招商活动,强化点对点招商、小团组招商、展会招商、以商招商、创新中介招商等方式,提升招商引资的科学性、针对性、精准性和实效性,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0个以上。[责任单位:商务和投资促进局]

2.鼓励企业“走出去”。重点支持我区年营业收入亿元以上企业,立足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培育新的盈利增长点,引导区内企业围绕核心主业、产业链上游,以实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新利润增长点为目标,推动境外投资及并购。[责任单位:商务和投资促进局]

3.承接京津转移。①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强化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平台建设,持续引进落地一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项目新项目好项目。②坚持产业转移与提升并重,加快融入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努力实现京津孵化、唐山产业化。③注重发挥京津企业技术、品牌、管理、文化等要素资源的作用,以无形资产向我区企业的转移渗透提升转移产业的质量和水平。[责任单位:发展和改革局]

4.做强承载平台。①制定印发我区投资基金管理办法,协调责任单位积极对接基金公司,开展后续工作。②聚焦项目建设和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主阵地,狠抓项目推进和产业质量提升,实现开发区提档升级;持续项目招引,不断提高产业集聚度。实现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责任单位:商务和投资促进局、财政局]

(三)创新驱动引领行动

1.提升企业创新能力。①大力支持企业与京津院校、知名科研院所合作,鼓励企业创建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各类科技创新平台;鼓励市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知名企业在我区成立产业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分支机构,全区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0%。②引导企业加大有效研发投入,通过与知名企业、科研院所合作,提升企业新产品研发能力,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每年新增企业研发机构5家以上,鼓励企业积极参与评选市级战略性新兴示范性产品。③加快培育创新主体,根据企业不同阶段的成长需求,进行梯次培育、差异扶持,持续培育市级以上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责任单位:发展和改革局]

2.开展关键技术攻关。①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找准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薄弱环节,实施技术攻关项目。鼓励企业开发首台套整机装备及核心部件、首批次基础材料、首版次软件系统。②推进产学研用结合,针对重点企业需求,依托“工业诊所”“企业诊所”开展“把脉问诊”活动,量身定制“解决方案”。③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借助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技术力量,组织企业参加路演活动,全力推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责任单位:发展和改革局]

3.推进工业设计发展。①推动工业设计成果转化,鼓励和引导企业应用工业设计优化产品外观、结构、功能,开发原创型新产品,推动企业加快工业设计成果转化进程,实现工业设计成果转化产值亿元以上。②提高工业设计中心在企业运营管理中的战略地位,支持企业建设企业工业设计中心。③加强宣传推广,鼓励企业积极参加红点奖、IF奖、金芦苇奖等各类大赛,选树工业设计标杆企业和明星产品,持续营造工业设计良好氛围,树立芦台产品的精品形象。[责任单位:发展和改革局]

(四)智能融合深化行动

1.推进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①面向全区规上企业继续开展两化融合整体性评估,帮助企业精准把握自身融合发展水平,提升信息化项目建设成效。②以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为突破口,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家、省、市两化融合示范、试点申报,引导企业向智能化、服务化、网络化转型。③优化推进企业上云,多层地、多渠道开展企业上云宣传,组织企业参加各类上云培训、推介等活动,营造“企业上云”氛围。[责任单位:发展和改革局]

2.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①加快培育企业主体,促进新兴服务业提质扩容,力争年内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家。②加快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深入开展“大帮扶、大包联、大服务”行动,加快构建多层次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责任单位:发展和改革局、财政局]

(五)绿色低碳攻坚行动

1.加强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管理。严把拟建项目准入关,严格建设项目核准备案、节能审查和环评审批,坚决遏制“两高”项目进入我区。[责任单位:生态环境分局、发展和改革局、行政审批局]

2.实施绿色化改造工程。①通过推进正面清单和环保绩效升级,每年滚动实施绿色低碳项目。②围绕专精特新和单项冠军企业,确定培育目标,做好企业辅导,适时组织第三方机构为企业开展节能诊断,全力推进绿色工厂企业建设。[责任单位:发展和改革局]

3.积极落实“双碳”战略。统筹推进碳达峰行动,科学把握节奏,稳妥有序推进,避免“一刀切”限电、限产、运动式减碳,抓好节能降耗、重点行业绿色低碳改造。[责任单位:发展和改革局、生态环境分局]

(六)企业能级提效行动

1.发挥头部企业带动作用。①强化要素供给、政策支持、服务保障,支持金亨通、创技、圣劳伦斯、亚联机械、诚栋等产业集群重点企业做大做强。②支持产业集群重点企业带动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完善集群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壮大后备梯队。③加力抓好“升归纳统”,切实把项目抓成企业,以营业收入1500万元以上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年内新建投产工业项目为重点,建立临规工业企业培育库,强化跟踪帮扶,实施靶向培育,每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家以上。[责任单位:发展和改革局]

2.培育“专精特新”和单项冠军。①不断完善“企业+政府+服务机构+市场”工作机制,健全梯度培育体系,组织企业参加“百场万家”“企业上云”“工业设计对接”等专项行动,每年培育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家及以上,全力推动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成为“小巨人”企业。②鼓励企业专注于细分产品市场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培育产品品牌,带动和培育企业成长为单项冠军企业。[责任单位:发展和改革局]

3.强力推进企业上市。强力推进企业上市。①完善上市挂牌后备资源库,筛选主营业务突出、竞争能力较强、盈利水平较好、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充实完善上市挂牌后备企业资源库,全区资源库动态保持在6家以上。②加强上市挂牌辅导服务,组织后备企业对接“政-金-企”三方互联的资本市场金融服务平台。针对企业不同特点和上市进程,实施精准指导和全过程跟踪服务。③鼓励上市挂牌公司提质扩张,持续提升新三板及以上上市挂牌公司质量,支持上市挂牌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计划。[责任单位:发展和改革局]

(七)质量安全提升行动

1.加强质量控制。①鼓励行业重点骨干企业主导或参与国际、国家标准的制(修)订,鼓励企业制定优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以先进标准引导企业实施技术改造,鼓励企业主导产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推动产业加快向价值链高端发展。②支持企业实施精准研发、精益生产和精准营销,建立健全与国际标准接轨的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实现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打造一批质量标杆企业。引导企业提升知识产权管理水平,每年组织2家以上工业领域企业实施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国家标准贯标项目并通过认证。③着力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推动产品提质、企业提效、产业提升、结构提优。到“十四五”末,全区完成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企业达到90家以上。[责任单位:市场监督管理分局]

2.塑造知名品牌。①在工业领域继续开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专项行动,鼓励支持企业夯实品牌发展基础,着力创新品牌发展模式,带动技术创新能力、产品和服务质量、营销水平等全面提升,持续培育工业“三品”示范企业。②加大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培育力度,充分发挥地理标志的龙头带动作用,打造品牌经济。指导企业以创品牌促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引导行业协会注册地理标志。③加强品牌营销推广,以骨干龙头企业为引领,以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为重点,线上线下相结合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芦台制造品牌。[责任单位:市场监督管理分局、发展和改革局]

3.提升本质安全。①加强危险化学品、工贸等行业领域安全监管,狠抓特种设备领域专项排查整治,督促工业企业加大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力度,推进双控机制建设运行质量提升,强化企业员工安全教育培训,不断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②提高工控安全应急处置能力,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强化日常监督管理。[责任单位:应急管理局、市场监督管理分局、发展和改革局]

(八)人才培养固本行动

1.大力培育引进高端人才。①聚焦我区“3+2+N”产业体系建设,采取咨询指导、挂职兼职、技术入股等多种方式,精准高效引进高层次人才,每年引进硕士研究生10人以上。②实施“高精尖缺”人才招引、“凤还巢”人才回归等人才工程,围绕产业人才、急需人才、科研人才,激励更多的优秀人才踊跃创新创业、助力转型升级。③开展企业家素质提升等活动,不断提高企业高管人员素质能力,培育高水平经营管理人才和青年企业家队伍,切实提升企业家能力水平。[责任单位:组宣部]

2.持续壮大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队伍。①加大基础研究人才培育力度,对入选市级及以上支持计划的人才及创新型团队予以持续稳定支持,培养一批青年科技人才。聚焦全区制造业和科技创新重要领域,实施知识更新工程,促进专业技术人才能力提升。②加强工程师队伍建设,建设一批协同创新中心,推进产业学院建设,完善订单式培养和联合培训体系,持续培养应用型产业人才。③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着力提升培训层次和培训质量,切实提高技术工人待遇,提高技能人才社会地位,增强高技能人才光荣感、成就感。[责任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局]

3.不断优化人才政策体系。修订我区人才政策,用好人才综合服务平台,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营造引得进、用得好的人才环境。探索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责任单位:组宣部]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发展和改革局具体负责统筹协调推动工作落实。各责任单位要主动协调调度,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对项目建设、投资增速、“专精特新”企业培育等重点任务,按照“人头对人头”工作机制,确保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责任单位:各相关单位]

(二)加强政策支持。持续加大对产业升级、创新驱动、智能融合、绿色发展、能级提效、质量安全等领域的支持力度。加强金融帮扶,搭建银企对接桥梁,常态化开展银企对接,帮助市场主体解决资金需求。按照要素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强化土地要素保障,用活污染物排放总量和能耗总量指标,保障重大工业项目需求。严格落实生态环境监管正面清单制度,指导纳入正面清单管理的项目单位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和工段,做到绿色施工。[责任单位:财政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生态环境分局]

(三)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优化审批流程,构建既亲又清、良性互动的新型政商关系。建立完善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联系服务机制,完善规划、环评、能评、安评、用地审批绿色通道制度。严格落实减税降费政策,降低企业要素成本,打通企业发展的“堵点”“痛点”,推动实体经济降本增效,释放企业存量动能。组织开展项目“三集中”活动,力促项目早竣工、早入统,真正把项目抓成企业、把企业抓成产业。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建立健全部门联合抽查工作机制,实现“双随机、一公开”全覆盖、标准化、常态化。打造公平正义法治环境,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工作格局,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行为。[责任单位:发展和改革局、行政审批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生态环境分局、市场监督管理分局、城乡建设规划管理局(交通局)]

(四)加强调度与引导。发展和改革局加强研究调度,协调推进重点工作落实。及时总结我区工业强企“1+1+N”行动的好经验好做法,利用电视、网络等新媒体方式广泛宣传,提高社会知晓度和公众参与度,提高我区知名度和项目吸引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参与、支持、服务工业经济发展的浓厚氛围。[责任单位:组宣部、发展和改革局]


展开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8-6016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信息
  • 厂房租购平台
  • 其他招商信息
  • 已为您免费生成了个人网上空间
    快去查看吧~
    政策下载
    在线咨询
    电话沟通
    电话咨询
    400-115-5265
    免费下载产业扶持资料